柔能克刚,静可制动

主静之力大于千牛,勇于十虎。《呻吟语》

能够保持镇静的话,比上千头牛的力量还要大,比十只老虎还要勇猛。

自然界的运动方式有动也有静,就像那钟表上的秒针一样,行动与静止是相辅相成的。但是,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专注于“动”而忘记了“静”。殊不知,柔能克刚,静也可以制动。

秦末时期楚汉相争,项羽要烹杀刘邦的父亲,但刘邦却没有动怒,而是嬉皮笑脸地说:“吾翁即若翁。若欲烹尔翁,则幸分我一杯羹!”意思是咱们曾经结拜为兄弟,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。今天你要烹煮你的父亲,那就分给我一杯肉羹喝喝!可项羽却受不了了,最终还是没有烹了刘太公,最后被刘邦夺取了天下。因此,勇力再大,不如主静。三国时期,蜀魏相争,司马懿率领大军袭来,而诸葛亮只坐拥一座空城,他焚香抚琴,便牵制住了迎面而来的千军万马。如果诸葛亮没有保持镇静的力量和勇气,又怎么能在危急之中上演一出“空城计”呢?

心静是一种境界,是精神与灵魂的平静,一个人要做到心静,必须有渊博的学识,并且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。

如果给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盖上一个符号,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第一个想到的是:太极。太极分阴阳,即为黑白二色,预示着天地未开,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,也代表着中国阴阳相生相克的人生观。古人认为万事万物没有绝对性,弱,能胜强;柔,可克刚;静;能制动。

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中说道:他强任他强,清风拂山岗。《道德经》上说,静为躁君。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。《大学》说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可以说,静是安定、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。一个人内心不静,很难真正思考问题,做人做事也一定会骄矜、浮躁。

安静的人会仔细观察中审时度势,更容易深入思考,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。只有守静的人,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。浮躁的人、脚步匆忙的人总是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。曾国藩年轻做事,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。他的老师理学大家唐鉴先生送给他一个字——“静”。从那时起,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,许多为人处世、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,获益良多。

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,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,总要通过几番静思、反复权衡之后,才拿出一个主意来。为让气氛更宁馨些,还往往点上一支香。每见到这种情况,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。生活中,也是这样,有时候遇到一些我们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时,不妨先放松自己的心态。静心思考下应对策略,也许我们会有不一样的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