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持“静”的境界

       天地宇宙间,万物共处,天空宽阔,小鸟可以自由飞行,飞机也一样能自在飞行,住在这自他皆能自由行动的环境里,我们无权要求飞机不要飞,汽车不要跑,所以我们要“反观自性”,修养自己,使心地自静。

       “静”即是心地最佳的风光,离心之外,无静境,一切的静与动完全依心的趋向而定。人生有多长?生死起落之间到底有多少时间与距离?没有人知道,所以应该要及时行善。

       现今的社会,给人浮动的感觉,由犯罪年龄降低可以看得出来,现在的年轻人,血气方刚,脾气非常暴躁。据报载,某个学校一位小学生,只为了同学不肯把玩具借给他,一气之下,拿起水果刀,往同学身上刺了好几刀。这孩子才十岁,一生气竟然造下这种滔天的大罪。

       像这种心理偏激的犯罪案例,年龄层逐渐降低了。问题出在哪里呢?因为心理随着外境浮动,道德观念也跟着杂乱了,人生之所以造业就是由此而起。

      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“静”的境界,无论什么境界,我们都要将“心境”静下来。安定心念必须靠自己修养的功夫,凡事不计较,则凡事不觉得吃亏;喜欢计较的人,无法心平气和,反而常常吃大亏。

       保持“静”的境界现在的社会充满动与乱的形态,心动则一切人事皆乱,因此造罪犯案者愈来愈多。能把心调理得清静,“静定心”即是道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