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修中的慈悲 悲一切众生苦难

       唐朝的智舜禅师,在外行脚参禅。有一天,走到一片山林,禅师坐在树下养息。忽然遇见一个猎人,打中了一只野鸡,野鸡受了重伤,逃到禅师的座前,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。不久,猎人跑来向禅师讨回野鸡,“我的野鸡呢?还给我!”

       “牠也是一条生命,放过牠吧!”禅师带着耐性,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。

       “你知道,那只野鸡可以当我的下酒菜吗?”

       猎人一直和禅师纠缠,禅师无法,立刻拿起行脚时随身携带的刀子,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,送给贪婪的猎人,并且说道:“这只耳朵,够不够抵你的野鸡的重量?你可以拿去做下酒菜好了。”

  为了救护生灵,不惜割舍自己的身体,这种“但为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求安乐”的德行,正是慈悲的具体表现。

  “我佛慈悲”是我们生活中常听到的一句话,而佛法的根本即在于此。没有慈悲,一切修行便无从谈起。由此来想,我们参禅的本质是什么?是把所有的贪嗔痴全部抛掉,把我们于浮躁的、物欲横流之中的尘心洗去,使它得到一个全新的清净和“不忍人之心”的慈悲境界——“悲一切众生的苦难,而愿意代为承受”。

  生活中,一句关怀的话语,一个关心的眼神,一次不求回报的善举……都会带给别人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信心,也会为自己的禅修增加更大能量。“种瓜得瓜,道理分明;好因好缘,如影随形。”

       关爱别人等同于关爱自己,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处处发挥慈悲的能量,那么彼此就能随喜随缘、和谐相处。纵观社会中的公益事业、爱心行动、慈善事业不都是禅修的体现么?

       修行中,我们不仅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身体力行随时随地去实践,更要把这种禅修的光辉布施与人,把这种慈悲的道德能量发扬光大,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慈悲所带来的禅修的喜悦。

  把慈悲向一切众生推展开来,物我无间,就像心怀心香一瓣,用自己的能力和心意,四处撒播慈悲的光芒,禅修的能量以及生命的意义也会灿烂无量。